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1月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4年9月完成立项论证,2006年12月完成建设验收,2007年8月教育部下文批准正式成立,2013年、2019年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均被评为良好。
本实验室研究工作围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的基本问题展开,通过借鉴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来推动学科交叉和学科进步。同时,致力于发展功能材料体系,揭示体系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并力图通过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与材料、信息、生命、环境及能源等学科的有机结合,以基础研究为主导来带动应用基础研究。经过多年的建设,实验室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及高分子先进材料领域已形成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教学队伍,28名固定人员中包括1名中科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10名国家“杰青”、6名国家“优青”、5名国家“青千”。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宛新华,副主任为占肖卫和沈志豪;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杨万泰院士。
实验室依托化学一级学科。北大化学学科针对核心化学问题开展研究,同时注重与生命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始终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为使命。在科学研究方面,实验室紧扣北大化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在高分子合成方法学、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及构效关系等高分子科学的基本问题上形成了扎实的学术积累。面向高分子先进材料在光电功能领域的应用开展了原创性工作,在国际上已形成重要学术影响;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研究工作也呈快速上升的势头。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的一批高水平学者是化学学科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实验室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开展创新性研究的高水平平台。通过构建综合性的教育体系,以前沿科学研究为抓手,实验室在研究生教育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了一大批理论与学术基础扎实、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人才。从实验室毕业的大多数研究生及出站博士后,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或技术骨干。
实验室运行管理中,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研究方向的总体布局、研究内容的规划和调整、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性意见。实验室建设根据学术委员会的意见,经由实验室成员讨论后形成决定,并予以实施。实验室高度重视实验室文化建设。实验室始终保持学术思想活跃、学术交流频繁、学风严谨的优良传统,继续营造和谐、团结、相互关怀的工作生活氛围,保证了实验室的健康发展,有效促进了科研教学合作与学术水平的整体提高。